9月15日,南都N视频记者获悉,曾引发学界热议和公众关注的青海省玛多县境内石刻,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审慎研究,认定其年代为秦代,定名为“尕日塘秦刻石”。此前通盈配资,青海省文物局回应南都N视频记者,该局已于2020年知晓了这处石刻。今年6月,其具体位置公开后,当地已及时对其开展保护工作。
国家文物局9月15日发布消息称,“尕日塘秦刻石”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,刻石与扎陵湖关联形成文化景观,整体保存基本完好通盈配资,文字多数清晰可辨,因刻石中年月日俱全,不见于文献记载,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,矗立河源,补史之缺,意义重大,具有重要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。
日前,该处石刻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后,国家文物局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、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通盈配资,调集石质文物保护、秦汉考古、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。经审慎研究,认定其年代为秦代。
南都此前报道,今年6月8日,著名边疆考古学者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了《实证古代“昆仑”的地理位置——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“采药昆仑”石刻》一文,其中介绍:“近期,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北岸的田野调查中,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。”据其释读,石刻中包含“皇帝”“采药”“昆仑”等词语,应是“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一处还现存于原址的刻石”,意义十分重大。
文章发布之后,却有学者质疑其为“今人伪刻”。也有研究者认为,“造假”不现实,但石刻的年代不一定为秦代。伴随着学界热议,这处神秘的“采药昆仑”石刻也吸引了公众的热切关注。
6月10日,青海省文物局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,该局已于2020年知晓了这处石刻,不过还未对其定性。随着石刻位置的公开,当地已经开始进行保护工作。同时,国家文物局已组织专家赴现场确认,届时“肯定有一个官方的、明确的答复”。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侯婧婧通盈配资
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