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尽管一线免疫化疗可治愈约60%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患者,但仍有40%面临复发或难治困境,尤其是占其中主要部分的non-GCB亚型患者预后更差,三线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仅约半年。”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在CSCO 2025年会期间指出。如今,由广州麓鹏制药研发的全球首个第四代共价兼非共价BTK抑制剂洛布替尼豪配投资,凭借其在一期临床中显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数据,正式启动二期注册临床试验,有望为这类患者重构生命防线。
复发率高、治疗选择有限
庞大的老年患者群存在大量未满足临床需求
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,其中non-GCB亚型约占60%-70%,其BTK信号通路常处于异常激活状态,导致疾病更具侵袭性、更易复发。石远凯教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,non-GCB患者预后明显差于GCB型,尤其在复发后,治疗难度更为突出。
这类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,多数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、合并疾病多,难以耐受高强度化疗或移植治疗。而CAR-T细胞疗法虽缓解率较高,却因费用高昂、需桥接治疗、对患者体能要求极高等因素,并不具备普适性。因此,三线及以上治疗选择极为有限,患者生存状况亟待改善。
考虑到当前我国老年化问题持续加剧,不断庞大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群,蹲在着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。
洛布替尼一期数据亮眼豪配投资
高缓解率、安全性良好获突破性疗法认定
根据CSCO大会壁报公布的一期临床数据,洛布替尼在45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治疗的R/R non-GCB DLBCL患者中,展现出显著疗效。总体缓解率(ORR)达57.8%,完全缓解(CR)率为31.3%。尤其在既往接受过3线及以上治疗的16例患者中,总体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分别达到68.8%和43.8%。
安全性方面,洛布替尼表现可控,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,多数为1-2级。因不良反应导致减量的患者比例仅2.2%,无患者因不良反应永久停药或死亡。基于这些数据,洛布替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表现优异,2024年5月,国家将其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,以期加速其上市应用于临床,以满足恶性淋巴瘤,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急需。
新一轮临床试验启动
将用单药PK标准的免疫+靶向方案
在CSCO大会期间举行的洛布替尼二期临床首场专家会上,石远凯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(PI),介绍了该试验的设计:一项多中心、随机、开放标签的对照研究,计划入组150例患者,按1:1随机分配至洛布替尼单药组或对照组(目前通行的治疗标准方案BR或R2方案,两种方案均采用免疫+靶向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,当前的有效率约为20%-30%)。
从此前开展的一期试验数据来看,洛布替尼不仅疗效显著,其口服给药方式也极大提升了用药便利性,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在家维持治疗,避免频繁住院,提升生活质量。”若二期结果达到预期,洛布替尼有望成为R/R non-GCB DLBCL三线治疗的重要新选择。”石远凯教授表示道。
按照分步走的计划设想,该药物未来还将探索其与化疗、免疫治疗、ADC药物甚至CAR-T的联合应用,进一步前移治疗线数,构建更深、更有效的治疗体系。“我们期待洛布替尼能尽快惠及中国患者,并在全球范围内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路径。”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黄海珊 发自山东济南
豪配投资
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